新闻中心
行业新闻 » 中国民企秒变顶级军工厂!军队工业大摸底,却发现民间逆天黑科技


我国民营企业突然变成军工厂,全国工业大摸底,发现好多黑科技。

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内,我国推动工业和科技发展的主要是国家力量,毕竟我们国家的体制决定了特别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
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,就在工业和科技层面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一个关键。可实际上随着我国的发展,反而一些民间企业搞出了大量的黑科技。

那民间企业到底弄出了什么好东西呢?这些技术对于我国军工又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呢?

首先就是巨力集团生产的阻拦索。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传统陆权国家。

在古代时期,当时的中原封建帝国就是以亚洲大陆为中心。

所以我们的海洋技术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,哪怕在建国以后,我们的第一建设重点也是加强陆军,而非海军。

而且想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,需要的时间更多,资源也就更多。这就导致在资源有限的那个年代,我国海军的实力一直非常薄弱。

在美国的神盾级驱逐舰已经大规模服役的时候,我们还是靠着几艘现代级驱逐舰打天下。

可我们毕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,有着广大的海上疆域需要保护。

所以在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上去了以后,我们也开始追求生产的一些先进的战舰,其中就包括航空母舰。

航空母舰是现代海战中的绝对核心武器,当年我们也曾经有过发展航母的计划。

可是因为技术方面的限制,一直搞不定。可随着我国造舰能力的逐渐提升,生产航空母舰也已成为了可能。

可是在造航母时,我们也曾经面对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,那就是我们搞不定航母阻拦索。

航母阻拦索,就是一种在舰载机降落的时候能够拦住舰载机,不让它掉入海里的一种器具。

别看它只是一个用合成材料弄出来的钢绳,但其实航母阻拦索所需要的材料学基础,很深厚。

因为舰载机它的重量是很大的,而且它在降落的过程中还会有惯性,所以舰载机降落时的力非常大。

而阻拦索要承担舰载机的所有重量和它的惯性冲击力,就要求这个阻拦索必须拥有极强的抗压能力,以及强大的延展性。

所以我们在研发航空母舰的时候,就被阻拦索拦住了前进的步伐。

我们也曾考虑,看能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找到进口产品,可现在能够造航母的国家不多,我们只能选择向美国进口。

而美国却给我们开出了高价,这是极其不划算的,更重要的是,我们不能保证,对方提供的,一定就是保质保量符合航母要求的。

最终,我国决定自主研发,先来一次招标,看有没有民间企业能做出来。但在招标会正式开始的时候,却出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

一个叫巨力的公司发现,我国有关部门发布的阻拦索标准,与他们当前所生产的一种产品的标准差不多。

甚至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,在坚固程度上还有超过规定标准。所以巨力集团,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订单。

最开始的时候,我们的科研部门是不相信他们能够搞出航母阻拦索的。所以专门派了科学家到巨力集团的工厂里面去考察,结果发现他们真的能够生产出来这种阻拦锁。

而且这些阻拦索有不少其实都出口到了美国,也就是说在美国的航空母舰上,说不定用的就是我们国家所生产的阻拦索。

而巨力集团这个宝藏企业,也随后从民用企业转变成了军工企业,开始为我国的航空母舰生产专用的阻拦索。

同时他们也负责对现有的合金材料进行进一步升级,以及拿出更加优秀的合成材料。

于是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国家对对各大民用企业掌握的技术进行了一次盘点,这一次又发现了哪些黑科技呢?

工业大摸底,民间企业搞出先进科技产品,技术竟超越了军工科研部门

在巨力集团给了大家巨大的惊喜后,人们惊讶的发现:原来很多民间企业,他们的科技水平完全不下于军工企业。甚至在部分技术领域,还能够实现反超。

原先大家都被自己的固定思维害了,总觉得国家支持的军工科研部门,其技术肯定要比民间企业的技术要强。

除了巨力公司生产出来的航母阻拦索以外,光威生产出来的碳纤维,在技术上也是很牛逼的。

碳纤维同样也是一种相当高精尖的技术,而欧美国家的企业,在这一技术领域长期拥有绝对性的优势。

同时碳纤维也是一种可以生产先进武器的材料,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搞出自己的国产碳纤维,就相当于会被欧美国家卡脖子。

总不能以后我们国家所使用的先进武器中的碳纤维材料,居然还得从外国进口吧?

所以早在上个世纪末时,国家就在想办法推动本土的碳纤维发展了。

在本世纪初,国家科技部还专门投入了两亿人民币成立了碳纤维专项工作组,也就是著名的863专家组,积极的发展国产碳纤维。

可有意思的是,在863专家组的碳纤维工程尚且没有完成的时候,一个叫光威集团的专门造渔具的企业,却已经率先在碳纤维技术层面上获得了突破。

他们生产出来的碳纤维质量相当不错,甚至能够赶得上世界一流水平。

但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,自己生产出来的碳纤维能够用于军用,所以他们把这些宝贵的碳纤维全部都拿去做鱼竿了。

直到后来因为一个意外的巧合,863专家组的同志们知道了光威集团,居然在拿碳纤维来生产鱼竿。

所以他们专门派了一个工作小组到光威集团进行考察。但当他们正式看到光威集团的生产线时,还是不怎么相信。

我国的军用科研部门在国家大力扶持的情况下,用了几十年都没能够搞定的研究课题,居然被一个民间企业没用几年就突破了。

所以863专家组还专门拿走了几个钓鱼竿,送到专业的机构去进行取样。

最后,经过北京化工大学的不少专家详细检测以后发现,光威集团生产出来的这些鱼竿所使用的材质,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碳纤维。

这是一个有趣又有些乌龙的事实:我们的空军和海军都还没用上国产碳纤维,国内的钓鱼佬们都是先用上了。

这个消息一经传出,就震惊了舆论,光威集团搞出的这个碳纤维技术成果,让我们一下子就摆脱了被美日卡脖子的窘境。

光威集团,也算是为我国的基础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。后来他们还在生产鱼竿,但鱼竿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了。

现在光威集团已经是是我国碳纤维行业的龙头企业,在靠着手中的碳纤维技术挣了一大笔钱以后,他们又投入了资金去搞航天材料,新能源等各种技术。

现在的光威企业,已经成为了我国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企业。

在2017年,他们还成为了A股上市公司。在2021年,又被列入621发展战略重点扶持企业。

从光威和巨力这两个例子来看,大家应该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,那就是我国的民间科学技术整体发展水平,恐怕远超大家的想象。

而之所以大家会震惊,是因为我国在发展初期,人才和资金等,其实对于军工企业是有一定程度的倾斜的。

以前我国会优先把资源供给给军工企业,供给给那些国家支持的科研部门。

这主要是因为当年我们的资源和科研力量有限,只能够先优先集中这些资源,去搞某些重点工程。

比如说当年我们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时候,就搞出了核武器,搞出了卫星,搞出了氢弹。

也许会有朋友提出一个疑问,明明军用科技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扶持,那为什么反而民间的公司会实现对他们的反超呢?

我国工业大摸底,军工企业的神话遭到破灭,民间黑科技成绩喜人。

国家征集了几乎所有的顶尖科学家,去发展军工行业,然而几十年后,民间科技竟然在某种程度上,实现了反超。

仔细回想,其中的原因其实有迹可循。

在过去三,四十年的时间内,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,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同样在水涨船高。

我们每年都能培养出了大量科研人才,这些科研人才中最顶尖的那一部分,肯定都被国家支持的各个科研所和军工科研部门招揽去了。

但总归还是有一些流入到了社会,这些高精尖人才也就成为了民间科技发展的支柱。

况且民间除了有少量的顶尖科学家以外,他们还能够吸引到大量的中低层科学家。

这些学者的能力可能比那些顶尖科学家差,但三个臭皮匠,顶一个诸葛亮,有的时候数量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。

而这些同样掌握有核心技术的中低层科学家,他们和那些顶尖科学家之间的差距,有时候可能就是经验不足或者是天赋不足而已,后天的努力可能会弥补上去。

况且,科学人员的水平整体提升后,天天搞头脑风暴,再加上深入实践,可能就此完成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。

当年牛顿能够发现万有引力,不也是因为在冥思苦想、绞尽脑汁之际,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到才醍醐灌顶的吗?

所以,抛却天赋这个因素,勤奋加上机缘,就是有可能创造奇迹的。

另外一个方面,虽然军工科研部门虽然可以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。但他们也同样存在一个问题,那就是这些科研部门一般都处于保密状态,他们的安全层级太高了。

这确实能够保证他们的无旁骛的搞研究,但是也会造成他们与外部科研界之间的联系,基本上被切断了,他们几乎相当于只能靠自己突破一切难关。

所以,从另一方面也能说,军工企业的科学家们认为已经实现了突破的技术,却不知道民间已经先他们做出成果了。

民间企业发展好的一方面就是,可以找同行或者相关行业合作。自己搞不出来,完全可以多找几个科技公司的科技人才一块来搞。

在这种相互协作的过程中,也就实现了技术交流,技术积累,最终实现科技水平的跃升。

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,仅仅只依靠国家扶持的这些军工科研部门,想解决所有问题,也太强人所难了。

想要真正的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,让我国在科技层面上占到世界一流,需要全国上下所有科学家的共同努力。

或者大家换位思考一下,欧美国家的体制就决定了他们没办法像我们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
但他们的科技水平仍然高于我们,需要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赶超,依然无法实现全面超越。

除了这些欧美国家的技术积淀更加丰厚以外,最大的可能就是,他们有着更加宽泛的科研氛围。

在最近几年时间内,国家也在大力扶持民间科技公司的发展。

国家为那些民营科技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补助,就是希望他们可以拿出更多的,像光威集团和巨力集团这样的科技成果。

说不定,在这样的扶持下,一些科技公司就能搞出光学隐身技术,或者其他领先于世界的科技。

这就说明了,我国是一个注重时刻吸取经验教训的国家。

在发现单纯的依靠国家支持的科研部门无法解决某些关键问题以后,我们就发动民间的力量,发动全体中国科学界的力量,反而获得了不少成果。



    
MORE合作媒体
MORE参展企业
返回顶部